一、概述与系统组成:
排烟系统由产生抽力的装置和输送烟气的通道组成,其根本作用是克服烟气流动路径上的全部阻力,并将烟气引导至室外或烟气处理设备。
两种基本排烟方式:
下排烟:烟气经炉膛下方的烟道、支烟道、总烟道,最后由烟囱或引风机排出。优点:车间环境好,不影响起重机运行,管道寿命长。缺点:地下工程量大,造价高,受地下水位限制。
上排烟:烟气直接从炉顶或炉墙上部经排烟罩、垂直烟道或水平排烟管引出车间。优点:结构简单,投资省,施工快,烟气温度高,余热回收潜力大。缺点:恶化车间环境,妨碍起重机,管道易腐蚀。
系统组成:
排烟装置:烟囱、引风机、喷射器。
烟气通道:炉膛排烟口、烟道、烟闸、管道。
(1)烟囱设计
烟囱依靠内部热烟气与外部冷空气的密度差产生的几何压头(抽力)来工作,属于自然排烟。
(2) 烟囱抽力计算:
烟囱根部产生的理论抽力 ΔP_chs 由下式计算:
ΔP_chs = H * g * (ρ_air - ρ_flue) (Pa)
式中:
H — 烟囱高度 (m)
g — 重力加速度,9.81 m/s²
ρ_air — 外部空气的密度 (kg/m³)
ρ_flue — 烟囱内烟气的平均密度 (kg/m³)
为了便于工程计算,可将上式简化为:
ΔP_chs ≈ 0.0342 * H * (p_a / T_a - p_flue / T_flue) (Pa)
或进一步近似为:
ΔP_chs ≈ H * (1.2 - 0.36 / (1 + t_flue/273)) * g (Pa)
其中 t_flue 为烟囱内烟气平均温度(℃)。
结论: 烟囱抽力与高度 H 和烟气与空气的温度差成正比。
(3)烟囱高度与直径的确定
高度 H 的确定:
满足抽力要求:烟囱的有效抽力 ΔP_eff 必须大于烟气流动的总阻力 ΣΔP,并留有一定余量(通常为20%~30%)。
ΔP_eff = 0.8 * ΔP_chs (考虑烟囱本身阻力及抽力波动)
ΔP_eff ≥ 1.2 * ΣΔP
满足环保要求:烟囱高度必须符合国家与地方的环保排放标准,防止污染物地面浓度超标。此条件往往比抽力条件更严格。
直径 d 的确定:
烟囱出口内径由烟气量和烟气流速决定。
d = √[ 4 * V_flue / (π * v_out) ] (m)
式中:
对于砖烟囱和混凝土烟囱,为保持结构稳定,底部直径通常为顶部直径的1.5倍左右。
V_flue — 排出烟气的实际体积流量 (m³/s)
v_out — 烟囱出口流速 (m/s),一般取 2.5 ~ 5 m/s。流速过低,抽力不稳定,易产生倒风;流速过高,摩擦阻力损失大。
(4)引风机排烟系统
当排烟系统阻力很大,或烟温较低导致烟囱抽力不足时,需采用引风机进行机械排烟。
系统构成
烟气 → 烟道 → 调节烟闸阀 → 引风机 → 烟囱/排气筒
引风机选型计算
风量确定:
Q_fan = (1.1 ~ 1.2) * V_flue (m³/h)
V_flue 为引风机入口状态(温度、压力)下的实际烟气体积流量。系数为漏风系数。
风压确定:
P_fan = (1.2 ~ 1.3) * ΣΔP (Pa)
ΣΔP 为从炉膛排烟口至引风机出口的整个系统阻力总和,包括:
炉膛出口阻力
烟道沿程和局部阻力
预热器烟气侧阻力
烟闸阻力
烟囱阻力(若使用)
除尘器等环保设备阻力
风机类型选择:
由于烟气温度高、可能含尘,应选用引风机,其轴承冷却和轴封结构适于高温工况。
根据性能曲线选择,要求工作点位于风机高效区内。
调节烟闸的作用
在引风机系统中,烟闸的主要作用不再是调节抽力,而是:
检修隔离:在检修引风机或下游设备时,完全关闭以切断烟气。
精细调节炉压:与风机入口调节阀配合,实现对炉膛压力的精确控制。
喷射排烟
一种特殊的机械排烟方式,利用高速喷射的介质(空气或蒸汽)的动能,在喷射器中产生负压,从而抽吸烟气。
工作原理
根据能量守恒和动量定理,喷射介质将能量传递给烟气,使烟气压力提高,从而克服阻力。
特点与应用
优点:结构简单,无转动部件,耐高温,体积小,调节灵敏。
缺点:效率低,能耗高(需要高压介质),有噪声。
应用:主要用于排烟量不大、烟温很高(>600℃)或空间受限的场合,如某些均热炉、锻造炉。
二、烟道设计:
2.1 烟道布置与结构
布置原则:路线短,转弯少,避免急弯。支烟道与总烟道连接时,夹角宜为30°~45°。
结构材料:
砖砌烟道:耐温性好,造价低,但气密性差。内衬耐火砖,外壁为红砖。
混凝土烟道:用于大型炉子,需做内衬。
钢制烟道:气密性好,安装快,但需保温防腐,用于地面以上或引风机前后。
烟道闸板:用于调节炉压。分为升降式、旋转式等。闸板应操作灵活,密封良好。
2.2 烟道截面积与阻力计算
截面积计算:
A = V_flue / v_duct (m²)
烟道内流速 v_duct 一般取 1.5 ~ 3.0 Nm/s(标准状态下的流速)。流速过低,投资大且易积灰;流速过高,阻力大。
阻力计算:
分为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。
ΣΔP_duct = Σλ * (l/d_e) * (ρv²/2) + Σξ * (ρv²/2)
注意:烟气密度 ρ 和流速 v 需按实际温度计算。烟气温度沿烟道会逐渐降低,需分段计算。
2.3 炉压控制
维持炉膛底部(或零压面)处于微正压(+5 ~ +20 Pa)是理想状态,可防止冷风吸入,同时避免高温烟气大量外逸。
2.4 控制原理
通过调节排烟系统的抽力来实现。P_furnace ≈ ΔP_supply - ΣΔP_exhaust
ΔP_supply:鼓风系统提供的炉膛正压。
ΣΔP_exhaust:排烟系统在炉膛出口造成的负压。
2.5 控制方式:
烟囱排烟:通过调节烟道闸板的开度来改变系统阻力,从而改变实际抽力。
引风机排烟:
调节风机入口阀门(推荐):改变风机性能曲线,高效且灵敏。
调节烟道闸板:改变管路特性曲线。
变频调速:最节能、最精确的控制方式,通过改变风机转速来调节风量和风压。
喷射排烟:通过调节喷射介质的流量和压力来控制。
- 熔铝炉的养护 2025/11/5
- 烘炉专用柴油燃烧器 天然气燃烧器 2025/11/5
- 危废回转窑焚烧炉结构、工艺、应用 2025/11/5
- 回转窑燃烧器:定位的关键要素 2025/11/1
- 影响自燃和爆炸的主要因素 2025/10/27
- 煤粉燃烧器安全使用制度:如何防止磨煤制粉系统着火及爆炸 2025/10/27
- 影响回转窑煤粉燃烧器火焰长度的因素 2025/10/27
- 加热炉或回转窑:新建或大修烘炉生产实践 2025/10/27


